九曲黄河,劈山越岭,滔滔东下,绵延5000余公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这样一组数据,足见黄河流域之“渴”——水资源总量仅是长江的7%,却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50多个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
为此,生态环境部提出了进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为解决我国黄河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再生水利用的快速发展期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呈增长趋势,水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量持续减少,流域相关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地表水用水量已达440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在黄河流域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是缓解“最大的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战略举措。
航拍流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黄河。4月的黄河岸畔,绿意渐浓,碧水荡漾的黄河水与两岸森林、农田相接,如诗如画。
202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九部门下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从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三方面系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实施方案》明确,黄河流域污水再生利用的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黄河流域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约300万立方米/天。因此,“十四五”期间和未来15年,将是黄河流域再生水利用的快速发展期。
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蔡治国在署名文章中表示,黄河流域大部分城市缺水现象严重,但目前再生水利用率却不足10%,《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市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力争达到30%”的目标。
蔡治国表示,黄河流域作为“能源流域”,分布有大量工业园区以及火电、煤炭和石油开采、煤化工、金属冶炼等高耗水行业,2020年工业用水量达57亿立方米,整体用水需求也较大,开展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提高再生水用水比例也是园区和企业缓解用水压力的主攻方向。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洪营直言,有限的水资源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在这种情势形势下,也就说我们有就这么多的水,能做多少事儿,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命题。
“污水再生利用对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水矛盾和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胡洪营说。
黄河流域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潜力大,部分领域具备一定基础。据统计估算,黄河流域每年城镇和工业废污水排放量44亿立方米,农业退水量67亿立方米,煤矿矿井疏干水在40亿立方米左右,各类排水量合计约150亿立方米,资源化利用潜力巨大。目前,黄河流域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工业聚集区均基本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达到了相应排放标准要求。在黄河流域城镇和工业领域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胡洪营直言,这就是说我国污水处理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它为再生水利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再生水利用,一水多用,串联使用,能缓解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黄河流域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根据黄河水资源公报,2021年,黄河供水区地表水取水量为395.78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占地表水取水量的62.3%;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用量占比依次为12.4%、8.2%和17.1%。
胡洪营表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的用量相近,这就意味着三者用水可以统筹利用,例如生活污水处理之后,先用于生态用水,生态用水再成为工业用水,“黄河流域总用水量的20%以上可以用再生水来支撑”。
不难看出,在沿黄城市群城区建设再生水水厂、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联通城市景观水体和人工湿地再生水供水管网,有效利用再生水补给城市景观水体和人工湿地,能够节约宝贵的黄河水资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在水、约束在水、保护的核心也在水,做好黄河流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作,提高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和再生水回用水平,为统筹解决我国水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方向性思路,对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沿黄城市为黄河安澜蹚出新路
黄河,从青藏高原河源出发,历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中的33个城市。穿城而过的母亲河,源源不断地为沿黄城市提供着生产生活用水。
沿黄城市距离黄河近,守护黄河安澜是使命也是责任。记者了解到,《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首批纳入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范围的19个城市,其中运城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郑州市、开封市、延安市、榆林市、白银市和银川市等9个沿黄城市榜上有名。
那么,这些沿黄城市为何能“突出重围”?
从黄河上游来看,白银市充分挖掘再生水利用潜力,以生活中水排放的西大沟和工业中水排放的东大沟为依托,做足水文章,积极谋划中水利用项目,通过截、蓄、引等工程措施,充分利用中水,打造生态廊道,再通过河道滩涂湿地对中水进行二次净化并加以利用,大幅度提高中水利用率。在白银市白银区,城市生活污水被处理成符合排放标准的尾水后,并没有被“一排了之”,而是通过深度处理变成再生水,用于河道补水或绿化、清扫、消防等市政用水。预计到“十四五”末,白银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85%以上。
银川市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为契机,以“四水四定”为原则,强化深度节水控水,加强再生水循环利用,根据《银川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在现有再生水利用配置布局基础上,规划打造银川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布局,在2024年前形成“生产—净化—调蓄—输配—利用”的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大幅提升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率,积极打造西北内陆干旱区转变高耗水发展方式、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银川经验”,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包头市作为极重度缺水城市,基于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改善的现实需要,在初具基础的“厂—网—站—河(湖)”协同治理模式及灰绿结合的水质净化体系的基础上,将围绕“两河一湖”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布局建设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再生水管网建设、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9个重点项目,“产、供、输、蓄”多措推进,拓宽再生水利用途径,积极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建设。
鄂尔多斯市以东康伊区为中心,辐射周边旗区,以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以工农业利用、城市杂用、生态利用为主要途径,构建以“城市排水-再生处理-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明确了试点工作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分类、分段规划了7个重点项目,推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着力打造再生水循环利用“鄂尔多斯样板”。
就黄河中游而言,延安市先后组织开展延河、北洛河、清涧河等5条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规范552个入河排污口动态管理台账,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确保问题排污口“动态清零”。同时,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编制《延安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该方案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评审,助推延安市成功进入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项目实施后将建设人工湿地243万平方米,再生水利用率将提高至28%。
运城市认真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全面提升黄河、汾河、涑水河流域的防洪能力,编制完成《运城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方案》,谋划1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3.8亿元,对运城市再生水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政策支持清单,精准指导各县(市、区)架起再生水产生至利用单位之间的桥梁,着力解决人多水少、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全力推进试点任务实施,为缺水地区破解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蹚出一条新路,让河湖安澜,全力以赴助推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从黄河下游来看,基础好是郑州最大的优势。郑州已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44座,在建成区基本上实现了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对于处理后的污水使用,郑州也进行了创新,一部分水被用作提能交换,比如污水处理后温度较高,其热能可以用于供暖,目前,郑州东站供冷供热用的是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郑州市还搭建了再生水市场化经营和再生水清洁能源市场开发平台。
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邢亚辉表示,到2024年郑州市再生水利用量将提高至6亿吨,再生水占全市总用水量比例提升至25%,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
据悉,试点期间,郑州市将重点建设四大类18个项目,此外,郑州还将从政策、融资平台、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动再生水循环利用,同时建立再生水循环利用监测体系。目前,18个项目工程总投资约182亿元,根据测算,试点任务完成后,郑州每年可降低新鲜水取用量1.72亿立方米,这一数字相当于约12个杭州西湖,同时,还能为郑州节约生态调水费用2.06亿元。
以“涓滴之力”汇“千顷澄碧”。沿黄城市应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真正实现“水质好起来、水量丰起来、风光美起来”,守护着黄河在青山绿廊间岁岁安澜。
多措并举推进沿黄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作
入选的黄河流域试点城市多位于缺水地区、水环境敏感地区或水生态脆弱地区,具有代表性强、再生水利用配置基础好、再生水需求量大等特点。
根据公开资料可知,入选的黄河流域试点城市将以加强再生水利用规划布局和配置管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在再生水规划、配置、利用、产输、激励等环节先行先试,通过优化再生水利用规划布局、加强再生水利用配置管理、扩大再生水利用领域和规模、完善再生水生产输配设施、建立健全利用政策等方式,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对此,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要求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积极参与帮助指导流域内地方开展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
接到任务部署,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立即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推动黄河流域重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相关工作。
据悉,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将做好决策支撑服务,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推动黄河流域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工作框架方案,结合黄河流域实际做好谋划设计。
二是深入学习吃透国家政策,摸清黄河流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底数,提出试点城市建设清单和相关支撑材料,为黄河流域再生水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力做好技术支撑。
三是发挥黄河流域局“两部双管”的体制优势、“流域统筹”机制优势、“三水统筹”技术优势,与相关部门和流域机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与流域内省区积极对接,指导推动重点地市积极申请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工作,引导和推动黄河流域地方人民政府协调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共同推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节水就是治污、节水就是保护水生态环境,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黄河打造为绿色环保的生态河、长治久安的“安澜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